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河北省防震减灾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5 23:37:13  浏览:955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北省防震减灾条例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河北省防震减灾条例

(2013年5月30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次会议通过 2013年5月30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号公布 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与恢复重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与科技进步等防震减灾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工作体系和相关制度,加强防震减灾队伍建设,及时协调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承担本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和抗震救灾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的防震减灾经费支出责任和经费渠道,将防震减灾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震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宣传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兼职防震减灾助理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相关单位建立防震减灾联络员队伍,开展地震灾害群测群防工作。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上一级防震减灾规划和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防震减灾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做好防震减灾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统筹资源配置,确保防震减灾任务和措施的落实。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公民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第二章 地震监测预报

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根据全国地震监测台网总体规划和本行政区域地震监测预报实际情况,制定省级地震监测台网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根据省级地震监测台网规划制定设区的市、县(市)地震监测台网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条 省和沿海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海域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和海域地震活动的监测工作,提高对近海海域的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第十一条 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标准的规定,保证地震监测台网的安全运行和信息的质量与安全。

地震监测台网运行后,不得擅自中止或者终止。确需中止或者终止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办理批准手续。

第十二条 大型水库、矿山、油田等重大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或者强震动监测设施。

特大桥梁、蓄能电站、核电站、高速铁路和超限高层建筑物、构筑物,应当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

第十三条 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监测设施的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将有关技术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并接受其业务指导。

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强震动监测设施的建设、运行、管理及相关费用,由建设单位负责和承担。

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监测设施监测的信息应当纳入全省的地震监测台网信息系统。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划定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并将其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设置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拆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保护标志或者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标志,不得危害地震观测环境。

违反前款规定致使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遭到危害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采取紧急措施组织修复,确保地震监测设施正常运行,修复所需费用由责任者承担。

第十五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确实无法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规定增建抗干扰设施;不能增建抗干扰设施的,应当新建地震监测设施,并承担相关费用。

第十六条 在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爆破、钻井等生产作业活动可能对地震监测设施造成临时性干扰的,生产作业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前报告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干扰程度,要求其采取相应措施,并承担相关费用。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可能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后,要及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员赶赴现场,开展调查核实工作。

第十八条 地震预报意见实行统一发布制度。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预报意见,由省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发布。

新闻媒体报道与地震预报有关的信息,应当以国务院或者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意见为准。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造、传播地震谣言。对扰乱社会秩序的地震谣言、误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迅速采取措施予以澄清。

第二十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全省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地震、地勘、水利、气象、地理信息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交换地震、地质、水文、气象、地理信息等方面的监测、观测信息,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第三章 地震灾害预防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十三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一般建设工程按照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或者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二)重大建设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三)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两侧和地震研究程度、资料详细程度较差地区的建设工程,应当进行地震动参数复核,并根据地震动参数复核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四)学校、幼儿园、医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将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结果作为制定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防震减灾规划的依据。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将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并作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的必备内容。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应当按照抗震设防要求执行。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将抗震设防作为村镇规划编制的内容,开展地震环境和场地条件勘察,避开地震断裂带和抗震不良场地,为农村公共设施和村民住宅建设选址、确定抗震设防要求提供依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公共设施和村民住宅建设的抗震设防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推广符合当地实际的抗震设计方案和抗震示范工程,引导和扶持农村建造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公共设施和村民住宅。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地震应急避难的需要,将应急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利用城市广场、绿地、公园、人民防空工程、室外运动场地等空旷区域或者其他场所,按照国家标准统一建、设或者确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合理规划应急疏散通道和场地,建设与之配套的交通、供电、供水和排污等基础设施,并确定有关单位做好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应当向社会公布,并设置明显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拆除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建设、人防、园林绿化等部门应当加强对地震避难场所、应急疏散通道和场地的监督检查,确保其能够在需要时发挥作用。

第四章 地震应急救援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设地震应急指挥场所和抗震救灾现场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健全信息报送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本行政区域地震应急预案,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较大的市地震应急预案,同时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地震应急预案,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交通、水利、电力、通信、供水、供气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核电站、矿山、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学校、幼儿园、医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地震应急预案,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的储备保障制度,加强重要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的监管、储备、更新,完善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保证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生活必需品、应急救援装备的有效供给。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以公安消防队伍以及其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并配备相应的装备、器材,组织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地震应急响应和救援能力。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开展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和技能演练,提高救助能力。

第三十二条 高速铁路、城市轻轨、地铁、枢纽变电站、输油输气设施、核设施等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设置地震紧急自动处置技术系统。

第三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发布地震预报意见后,可以宣布有关地区进入临震应急期,该地区设区的市或者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并采取下列紧急措施:

(一)加强震情监视工作,按照规定及时报告、通报震情变化,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电信等媒体向社会迅速发布震情预报信息;

(二)责成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交通、水利、电力、通信、供水、供气、输油等基础设施和核设施,以及危险物品的生产、贮存场所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三)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

(四)适时组织人员疏散;

(五)采取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措施;

(六)加强地震应急知识和避险技能宣传;

(七)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各项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临震应急期一般为十日,必要时可以延长十日。

第三十四条 地震灾害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地震应急响应级别,分级分类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统一部署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第三十五条 地震灾害发生后,灾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立即收集灾情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将震情、灾情信息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和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相关地区人民政府,并统一、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发布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的动态信息。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接到震情、灾情信息报告后,应当及时将对震情和灾情的初判意见报告省人民政府,并通报省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各成员单位。

第三十六条 地震灾害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迅速调查了解受灾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应急救援队伍调用意见,根据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采取下列紧急措施:

(一)迅速组织抢救被压埋人员,并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开展自救互救;

(二)迅速组织实施紧急医疗救护,协调伤员转移、接收与救治;

(三)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应急救援的通信工作;

(四)组织有关企业紧急生产、调运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和装备;

(五)为运送应急救援人员、灾区伤病员和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车辆提供免费通行服务,确保道路畅通;

(六)启用应急避难场所或者设置临时避难场所,设置救济物资供应点,提供救济物品、简易住所和临时住所,及时转移和安置受灾群众,确保饮用水和食品安全,积极开展卫生防疫,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

(七)根据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急救援所需的设施、场地、交通工具、物资和装备;

(八)组织志愿者和灾区有救助能力的公民有序参加应急救援工作;

(九)组织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发布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信息;

(十)其他需要采取的紧急措施。

第三十七条 地震灾害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对地震灾区应当加强地震监测,在地震现场设立流动观测点,及时分析、判定、报告地震活动趋势,并组织开展破坏性地震科学调查工作,编制地震灾区活动断层分布图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为抗震救灾以及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章 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与恢复重建

第三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工作,为地震应急救援、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提供依据。

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的具体工作,由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民政、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结果经评审后,报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

第三十九条 地震灾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当地实际,采取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自行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受灾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工作。

第四十条 地震灾区各级人民政府设置受灾人员过渡性安置地点,应当综合考虑环境安全、交通、防疫、防火、防洪和保护农用地等因素,配套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并加强对地震次生灾害、疫情、饮用水水质、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和社会治安管理等工作,确保受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灾区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四十一条 非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震情和灾情,应当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对地震灾区及时提供援助。

第四十二条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省人民政府应当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重大、较大及一般地震灾害发生后,省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地震灾区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并组织实施。

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征求有关部门、单位、专家和公众,特别是地震灾区群众的意见,重大事项应当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

重大、较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报省或者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四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相关专家,根据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结果,确定地震灾区典型地震遗址、遗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第四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救灾资金和物资的管理,登记造册、专款专用、专物专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应当对地震救灾资金使用和物资分配情况实行专项审计监督。

第六章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与科技进步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和领导干部、公务员的培训内容,利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地震科普展馆等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协助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地震安全示范试点工作。

广播、电视、报刊和信息网络等媒体应当采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提供的宣传资料,开展公益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每年7月28日的所在周为本省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周。

第四十六条 学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每年应当组织一次以上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公民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做好地震应急救援演练。

第四十七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将防震减灾重大科研项目列入科技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防震减灾科学研究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防震减灾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及时解决制约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关键科技问题,提高防震减灾工作的科技水平。

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扶持有关单位、个人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抗震性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应当对农村建筑工匠进行建筑抗震基础知识、房屋结构抗震方法、房屋抗震加固等施工技术的培训。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防震减灾科技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培养和引进相关科技带头人和后备人才,加强防震减灾的对外合作和交流工作,不断拓宽交流领域及渠道,及时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防震减灾科技成果。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办理相关行政许可的;

(二)不按照规定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或者不依法履行地震的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应急救援、灾后过渡性安置与恢复重建等职责,造成后果的;

(三)擅自中止或者终止地震监测台网运行的;

(四)侵占、截留、挪用救灾资金、物资的;

(五)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侵占、损毁、拆除或者擅自移动地震监测设施的;

(二)危害地震观测环境的;

(三)破坏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

单位有前款所列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人有前款所列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治安管理法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制造、传播地震谣言,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占、损毁、拆除或者擅自移动地震监测设施保护标志、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标志及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恢复原状;情节严重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本条例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1999年9月24日河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交通部关于发布《汽车旅客运输规则》、《汽车货物运输规则》的通知

交通部


交通部关于发布《汽车旅客运输规则》、《汽车货物运输规则》的通知
交通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计划单列市交通局,海南建省筹备组:
为适应公路运输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出新的《汽车旅客运输规则》、《汽车货物运输规则》。现随文发给你们,于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起施行。以上两个规则中有关运输费用部分,已商得国家物价局同意。交通部一九八○年颁发的《公路汽车旅客运输规则》、一九七二年颁发的《公
路汽车货物运输规则》同时废止。

汽车旅客运输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汽车旅客运输的组织管理,明确经营者与旅客的权利、义务,维护正常的运输秩序,满足人民群众的旅行需要,根据国家政策、法律及公路运输的有关法规,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凡从事营业性班车客运、旅游客运、出租车客运、包车客运、行包运输、客运服务(以下简称汽车客运)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旅客,均须遵守本规则。
汽车与其他旅客运输方式实行联运,除另有规定者外,汽车客运部分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汽车客运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行国家政策,遵守法律和有关规章,实行责任运输制度,为旅客提供安全、及时、方便、舒适的运输服务。

第二章 汽车客运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经 营 者
第四条 汽车客运经营者必须办理有关手续,取得合法资格后方准予参加营业性汽车客运。
第五条 汽车客运的站方应积极组织客源,做好站务工作;运方应根据客流及其变化规律,及时提供完好车辆。站、运双方必须密切配合,科学安排班次,合理调派车辆,提供优质服务,维护运输秩序,共同做好旅客运输工作。第二节 客 车
第六条 营运客车必须经车辆管理部门审验合格;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制动、转向系统以及灯光、喇叭、刮水器齐全有效;保持车容整洁卫生;门窗、座椅、行李架(仓)、绳网、雨布符合使用要求;车内备有票价表和旅客意见簿;车外装置与营运方式、种类相符的标志,客运班车
悬挂班车线路牌,旅游车悬挂旅游车标志牌,出租车安装出租标志灯。
第七条 营运客车分普通客车、中级客车、高级客车三类。每类分大型、中型、小型三种。
普通客车是指无特殊舒适装备或车内设置分隔货仓的客车。
中级客车是指比同类普通客车座位减少,舒适性提高,备有宽、软座椅,寒冷地区有暖气设备的客车。
高级客车是指舒适性高,密封性好,具有高级软座椅、空调等设备的客车。
小型客车是指横排最多只能装置3个座位,座位总数为15座及以下的客车(包括轿车)。
中型客车是指横排(包括通道的可折式座椅)最多只能装置4个座位,座位总数为16至30座的客车。
大型客车是指横排(不包括通道)可以装置4个及4个以上座位,且座位总数为31座及以上的客车。第三节 车 站
第八条 车站设置应布局合理,便于旅客集散和换乘,有利于旅客运输事业的发展。
第九条 班车客运车站,划分为一、二、三、四级车站和招呼站。站级的划分和建设,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JT3109-84)《公路汽车客运站级别核定和建设要求》执行。旅游客运站可参照执行,也可与班车客运站一并设置。
第十条 各级客运车站都应设置售票处、候车区、厕所;配备时钟、座椅,供应饮用水,公布班次时刻表、里程票价表、营运线路图、旅客须知,张贴禁运、限运物品宣传图,设置旅客意见簿、旅客留言牌、公告栏等,并根据当地需要配备御寒降温设施。
各级客运站都应配有危险品检查员,负责查堵危险品。
招呼站要设置清晰醒目的站牌。
第十一条 一、二级客运车站除具备一般车站的设施外,其售票厅、候车室、行包房、小件寄存处要分设,并设置问询服务处、值班站长室、民警值班室、广播室和公用电话等。
第十二条 客运车站内外应经常保持整洁卫生,窗明地净,通风良好,各项服务设施醒目有效。第四节 客运人员
第十三条 客车驾驶员必须持有相应准驾车类的驾驶证,乘务人员应具备一定业务知识。驾、乘人员须遵守下列规定:
1.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操作规程,精心保养车辆,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应认真做好车辆的安全检查。
2.客车驾驶员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行车途中思想集中,每天驾驶时间不得过长,确保行车安全。
3.遵守运输纪律,执行运行计划,服从调度和现场指挥,正点运行。
4.客车行经险桥、渡口、危险地段和加油前,要组织旅客下车;事后以及中途就餐、停歇后均须核实人数,方能开车。途中遇非常情况或发生事故,应尽快呼救,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必要时组织旅客疏散。
5.讲究职业道德,文明服务,礼貌待客,重点照顾有困难的旅客。
第十四条 站务人员应具备一定业务知识,讲究职业道德,上岗时着标志服,衣帽整洁,佩戴服务标记,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章守纪,待客热情,态度和蔼,服务周到,经常对旅客进行客运安全、卫生宣传。第五节 车 票
第十五条 车票是旅客乘车的凭证。汽车客运经营者必须使用交通主管部门统一规定的客票和费收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印制和伪造。
第十六条 车票按不同的营运方式分为班车客票、旅游客票、出租车客票和包车票(见附件一)。
第十七条 发售客票的地点、时间应从方便旅客出发,可采取车站售票、站外设点售票、随车售票、上门售票和电话订票等多种方式。第六节 旅 客
第十八条 乘车旅客须遵守下列规定:
1.自觉维护乘车秩序,服从站务及驾、乘人员安排,爱护公共设施,保持清洁卫生,讲究文明礼貌。
2.一切旅客都应无例外地按受车站值勤人员对危险品的检查。
3.七岁以下儿童乘车应有成人旅客携带。
4.乘车时,要坐稳扶好,头、手不得伸出车外,不准翻越车窗,车未停稳不准上下,不准随便开启车门。
5.车内不准吸烟,不准随地吐痰,行车中不要与驾驶员闲谈及妨碍驾驶操作。
6.不准从车窗向外扔东西。
第十九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准乘车:
1.不遵守汽车客运规章而不听劝告者。
2.精神失常无人护送或虽有人护送仍可能危及其他旅客安全者。
3.恶性传染病患者。

第三章 班车客运
第一节 班车分类
第二十条 汽车客运班车分为直达班车、普快班车、普客班车和城乡公共汽车四类:
1.直达班车是指由始发站直达终点站,中途只作必要停歇,但不上下旅客的班车。
2.普快班车是指站距较长,沿途只停靠县、市及大镇等主要站点的班车。
3.普客班车是指站距较短,停靠站点(含招呼站)较多,配备随车乘务员的班车。
4.城乡公共汽车是指由县城开往农村乡镇、站距短、旅客上下频繁,并配备随车乘务员的短途班车。
第二十一条 在道路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车内通道未安装活动座椅的客车可按以下规定增载:
1.普快班车允许按车辆核定定员数增载10%。
2.普客班车允许按车辆核定定员数增载15%。
3.城乡公共汽车允许按车辆核定定员数增载20%。第二节 班车客票
第二十二条 成人及身高超过1.3米的儿童购买全价票。持一张全价票的旅客可免费携带1.1米以下儿童一人乘车,但不供给座位;携带免费乘车儿童超过一人或要求供给座位时,须购买儿童票。
第二十三条 身高1.1米至1.3米的儿童购买半价儿童票,供给座位。
第二十四条 残废军人凭民政部颁发的《革命残废军人抚恤证》购买半价优待票,享受全价票旅客待遇。
第二十五条 旅客应按规定购买与所要乘坐的班车类别、客车类型相符的客票。
需要躺卧的伤、病旅客,应按实际占用的座位购票。
第二十六条 凡持有证明,执行防汛、抢险、救灾等紧急任务的人员,以及新闻记者、革命残废军人可优先购票。
第二十七条 客票以票面指定的乘车日期、车次,一次完毕行程为有效期限。旅客中途终止旅行,客票即行失效。旅客因急病、伤或临产必须中途终止旅行时,凭医院诊断证明和原客票,退还未乘区段票款,免收退票费。第三节 乘 车
第二十八条 旅客持符合规定的客票,按票面指定的日期和车次检票乘车,直达班车、普快班车、普客班车在始发站对号入座。
第二十九条 旅客不能按票面指定日期、车次乘车时,可在该班车开车二小时前办理签证改乘,改乘以一次为限。开车前二小时内不办理签证改乘,可作退票处理,按规定核收退票费。
第三十条 旅客遗失客票,应另行购票乘车。如事先申报,事后找到原客票,在商定时间内,经验证无讹,退还原票款,免收退票费。
途中遗失客票,能取得确实证明者,允许继续乘车至原票到达站。
第三十一条 旅客要求越站乘车,事先申明并经驾、乘人员同意,补收加乘区段票款。如不事先申明,其越乘区段按无票乘车处理。
旅客在始发站无票乘车,上车后即向驾、乘人员申明的,允许补票乘车,并加收补票手续费。
第三十二条 旅客退票按以下规定办理:
1.应在当次班车规定开车时间二小时前办理,最迟在开车后一小时内办理;开车一小时后,不办理退票。
2.车上发售的客票和签证改乘的客票不办理退票。
3.属客运经营者责任造成的退票,不收退票费。第四节 班车运行
第三十三条 班车必须按指定车站和时间进入车位装运行包,检票上客,正点发车。严禁提前发车。
第三十四条 班车必须按规定的线路、班点(包括食宿点)和时间运行、停靠。
如途中发生意外情况,无法运行时,应以最快方式通知就近车站派车接运,并及时公告。如需食宿,站方应协助解决,费用自理。
第三十五条 班车到站后,按指定车位停放,及时向车站办理行包和其他事项的交接手续。第五节 班车运输变更
第三十六条 班车在始发站停开、晚点或变更车辆类别时须及时公告。旅客因此要求退票,应退还全部票款,不收退票费。旅客要求改乘,由车站负责签证。变更车辆类别,应退还或补收票价差额。
班车中途发生故障,客运经营者应迅速派相同或相近类别车辆接运。接运车辆类别如有变更,票价差额概不退补。
第三十七条 因路线阻滞,班车必须改道行驶时,票价按改道实际里程计收。按改道里程发售客票后,如班车恢复原路线行驶,发车前由始发站将票价差额退还旅客。
班车行至途中临时需要改线或绕道,票价差额不退不补。如不能继续行驶,旅客自愿在被阻点或返回途中停止旅行,应退还未乘区段的票款,自愿返回始发站的免费送回,退还全部票款;自愿在被阻点等候乘车,经站、车人员在客票上签证,可继续乘车。中途退给旅客的票款,经办站
可向原发站或运方收回。第六节 旅客随身携带物品
第三十八条 旅客随身携带乘车的物品,每一张全票(含残废军人票)免费10千克,每一张儿童票免费5千克;体积不能超过0.02立方米,长度不能超过1.8米,并以能放置本人座位下或车内行李架上为限。超过规定时,其超过部分按行包收费;占用座位时,按实际占用座位
数购票。
第三十九条 为保障旅客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卫生,不能携带下列物品乘车:
1.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2.有可能损坏、污染车辆和有碍其他旅客安全的物品;
3.动物(本规则第四十条规定的除外);
4.有刺激性异味的物品;
5.尸体、尸骨;
6.法律和政府规定的禁运物品。
第四十条 在保证安全、卫生的条件下,乘坐城乡公共汽车和普通客班车的每一旅客可携带少数的雏禽或小型成禽成畜乘车,但须装入容器。具体准带数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规定。
第四十一条 军人、民兵和公安人员随身佩带的枪枝及配备的适量子弹,经出示持枪证,可以携带乘车。

第四章 旅游、出租车和包车客运
第一节 旅游客运
第四十二条 旅游客运是以运送旅游者游览观光为目的,其线路必须有一端位于名胜古迹、风景区等旅游点的一种营运方式。
第四十三条 旅游客运的发车站点除参照第二章第三节的规定外,应设置旅游区线路图、旅游名胜简介,公布旅游车型、导游服务项目、食宿地点和食宿标准。
第四十四条 提供旅游综合服务的旅游客车上,应备有饮水、常用药等服务性物品,并根据实际需要,装配御寒或降温设备,随车配有导游人员。
第四十五条 提供旅游综合服务的旅游客运使用旅游客票,按旅游要求发售直达旅游客票或往返旅游客票,如代办食宿和其他服务的款项单独列出,载入旅游客票票面一并计收。无旅游综合服务的旅游客运,可使用班车客票。
第四十六条 提供旅游综合服务的旅游客运,退票须在开车前办理,退还原票款中运费部分,核收退票费,代办食宿和其他服务费用根据具体情况办理,对不予退还的,应在售票时公告。无旅游综合服务的旅游客运,退票按班车退票办理。
旅客中途终止旅游的,不予退票。第二节 出租车客运
第四十七条 出租车客运是以轿车、小型客车为主,根据用户要求的时间和地点行驶、上下及等待,按里程或时间计费的一种营运方式。
第四十八条 出租车要装置经有关部门检验,合乎标准的计价器,备有收费标准、计费办法和带有照片的出租车驾驶员编号牌。
第四十九条 出租车客运的计费方式分为计程和计时两种。随车载运携带物品以不超过车内及行李仓的容积和负荷为限,不另收费。
第五十条 空驶出租车受乘客招拦停车后,一般不得拒绝乘客租用;在租用过程中应按乘客指定到达地点,选择最佳路线行驶,严禁故意兜圈绕道多收费用。
出租车受雇期间,未经租用人同意,驾驶员不得再招揽他人同乘。第三节 包车客运
第五十一条 包车客运是将客车包租给用户安排使用,按行驶里程或包用时间计费的一种营运方式。
用户包车一般应事先向运输经营者预约,并填写“汽车旅客运输包车预约书”(见附件二),办理包车手续。
第五十二条 用户要求变更使用包车的时间、地点或取消包车,须在使用前办理变更手续。
运输经营者要求变更车辆类型、约定时间或取消包车,亦应事先与用户协商,经同意后,方能变更。运输经营者自行变更车辆类型或未按约定时间供车者,按违约或延误供车处理。
第五十三条 包车在用户包用期间,要服从用户的合理安排,保证车辆正常使用。
第五十四条 包车必须使用包车票,不得使用其他票种。

第五章 行包运输
第一节 托 运
第五十五条 旅客托运行李包裹(简称行包),由站方开具汽车旅客运输行包票(见附件三)。行包要包装严密,捆扎牢固,标志明显,适宜装卸。每位旅客随车托运行包总重量一般不能超过40千克。行包单件重量不得超过30千克,体积不得超过0.12立方米,本规则附件四“
计件物品重量折算表”所列物品除外。每1千克行包的体积超过0.003立方米为轻泡行包,按体积每0.003立方米折合1千克的折算标准确定计费重量。
旅客随车托运行包重量如超过40千克,在本次班车不超载的前提下或其它车次有运输能力时,也可以受理。
旅客托运本规则附件四“计件物品重量折算表”所列物品,按表规定及其说明计收行包运费。
危险品及政府禁运物品不得夹入行包托运。对有疑义的行包,由车站会同托运人开启查看。
托运限运物品应持有关证明。
邮件、图书、影片运输和旅客行包保价托运,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办理。
第五十六条 机密文件、贵重物品、易碎品、易污品、武器、精密仪器、有价证券等物品须旅客自行携带看管。
第五十七条 旅客自行携带看管的物品超过规定重量和体积的为自理行包,按行包计费,如占用座位,须按实购买车票。第二节 交 付
第五十八条 旅客托运规定重量内的行包,一般应与旅客同车运达;旅客托运超过规定重量的行包或非旅客的托运物品,最迟运达期限为7天。行包运到后,应即通知收件人提取,无法通知的予以公告。到达站从通知或公告次日起负责免费保管2天,超过2天,按不同的件重核收保管
费。
托运行包凭行包票提取,如票遗失,应向到达站说明登记,经车站确认后,可凭有关证明提取。如行包已被他人持票取走,车站应协助查询,但不负赔偿责任。
第五十九条 行包自到达站发出通知或公告后10天内无人提取时,车站应认真查找使物归原主,超过90天仍无人提取的(鲜活易腐物品及时处理),即按无法交付行包处理。
无法交付行包,报经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后,向当地有关部门作价移交,所得价款,扣除应付的费用,余款立帐登记。在180天内仍无人领取时,上缴国库。第三节 变 更
第六十条 行包在起运前,旅客要求取消或变更托运,可予办理,并核收手续费。
因班车停开或改道运行,行包运输参照本规则第三十六、三十七条办理。
第六十一条 旅客要求在中途站停运行包时,一般不予受理。如旅客因急病、伤或临产必须中途终止旅行时,退还所托运行包未运区段运费;如要求运回原起运站或运往其他到达站时,应重新办理托运。途中或车上办理托运的行包要求停运或改运,不退还运费。

第六章 旅客运输费用
第六十二条 汽车旅客运输按不同客运种类、不同客车类型、不同营运方式、不同级别的线路,实行不同的运价。汽车旅客运价和费收,按交通部《汽车运价规则》有关规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核定的运价费率执行。
第六十三条 各类汽车客票票面金额由运费、旅客保险费、过渡费、过桥费、过隧道费、过路费等构成。原则上实行一票制。
第六十四条 旅客办理补票或电话订票实行送票的,分别按票数收取补票手续费或送票费。
第六十五条 旅客退票,按以下规定计收退票费:
1.班车开车时间2小时前办理退票,按票面额10%计收退票费,不足3角按3角计算;班车开车时间2小时以内办理退票,按票面额20%计收退票费,不足5角按5角计算;班车开车后1小时以内办理退票,按票面额50%计收退票费,不足1元按1元计算。
2.旅游客车开车24小时前办理退票,按票面额10%收取退票费,不足5角按5角计收;开车前24小时之内按50%收取退票费,开车后不办理退票。
第六十六条 小件物品寄存,以单件每10千克为一计费单位,按天计收,不足10千克的尾数按10千克计算。
第六十七条 包车运杂费按以下规定计收:
1.计程包车:按车辆抵载客地点起至包用完毕地点止的实际里程、客车核定载客量和包用车型的人公里运价计算。实际里程不足1公里按1公里计,起码计费里程为15公里。
计程包车因用户责任使车辆停歇,核收车辆停歇延滞费。计程包车日计费里程为120公里以上时,每天累计停歇时间2小时以内的不收车辆停歇延滞费;超过2小时的,其超出部分核收车辆停歇延滞费。车辆停歇时间以半小时为计算单位,超过半小时以半小时递进计费。车辆停歇延
滞费按客车核定载客量和计时包车座车小时运价的50%计算。
2.计时包车:按车辆到达约定地点至包用完毕的实际包用时间、客车核定载客量和包用车型的车座小时运价计算。计费起码时间为1小时,超过1小时以上,尾数不足半小时,以半小时递进计费。承运人耽搁的时间应予扣除,整日包车按8小时计费,超过8小时按实际包用时间计算

3.应用户要求从外地调来客车,或从车站驶抵包车使用地之间的往返空驶里程应核收调车费。调车费按包用客车调车行驶里程运价的50%核收。
4.因用户原因,造成的客车空驶,核收车辆空驶损失费。车辆空驶损失费按实际空驶里程计程运价的50%核收。
5.承运人未如期供车,付给用户供车延误费,延误时间以半小时为计算单位,超过半小时以半小时递进计费。供车延误费按计时包车运价的50%计算。
6.用户在用车前一天取消包车,承运人按预定包用客车计时整日包车运价一天运费的5%向用户核收包车取消费,当天取消包车按10%核收包车取消费。
承运人未征得用户同意,单方取消包车,用车前一天通知用户的,由承运人按预定包用客车计时整日包车运价一天运费的5%向用户支付包车取消费;用车当天取消包车按10%支付包车取消费,如在预定用车时间后通知用户,承运人还应支付供车延误费。
7.承运人或用户变更原预定客车类型,应按原预定包用客车计时整日包车运价一天运费的3%向对方付给包车变更费。
第六十八条 行包运杂费按以下规定计收:
1.行包按每100千克公里折合1.5人公里普通大客车运价计算。
2.行包装卸费(一装一卸)按件计算。
3.行包保管费按每天每件计算。
4.行包变更或取消托运手续费均以每票计算。运费多退少补;装卸费不予退还。

第七章 旅客运输责任
第六十九条 旅客运输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均由车站承担责任:
1.由于车站在发售客票中填错发车的日期、班次、开车时间,造成旅客误乘或漏乘的。
2.由于检票、发车、填写路单失误造成旅客误乘、漏乘的。
3.在车站保管、装卸、交接过程中造成旅客寄存物品和托运行包损坏、灭失或错运的。
4.由于不按时检票或不及时接车造成班车晚点运行的。
5.由于站方原因发生的其他问题。
第七十条 旅客运输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均由运方承担责任:
1.因客车技术状况或装备的问题,造成旅客人身伤害及行包损坏、灭失的。
2.因驾驶员违章行驶或操作造成人身伤害及行包损坏、灭失的。
3.因驾驶员擅自改变运行计划,如提前开车,绕道行驶或越站,致使旅客漏乘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4.在行车途中发生托运行包灭失、损坏的。
5.不按运行计划或合同向车站提供完好车辆,使班车停开、缺班的。
6.由于运方原因发生的其他问题。
第七十一条 旅客运输过程中因下列情况造成损失,经营者不负赔偿责任:
1.被有关部门查获处理的物品。
2.行包包装完整无异,而内部缺损、变质。
3.旅客自行看管的物品非经营者责任造成的损失。
4.不可抗力。
第七十二条 旅客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下列情况,均由旅客承担责任:
1.旅客无票、持无效客票或不符合规定的客票乘车的。
2.隐瞒酒醉、恶性传染病乘车造成污染,危及其他旅客的。
3.夹带危险品或其他政府禁运物品进站、上车、托运的。
4.损坏车站客车设施和设备或造成其他旅客伤害的。
5.自理行包和随身携带的物品丢失、损坏的。
6.客车中途停靠不按时上车造成漏乘错乘的。
7.旅客乘车途中自身病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8.由于旅客原因发生的其他问题。

第八章 违规违约处理
第七十三条 因车站或运方责任,造成旅客误乘或漏乘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1.发觉站以最近一次班车将旅客运至原车票指定的车站。
2.旅客留在车上的自理行包和携带品如有灭失、损坏,由责任方赔偿。
3.旅客的其它直接经济损失,由责任方赔偿,但赔偿金额最多不超过旅客购车票价款的100%。
第七十四条 因车站或运方责任造成的托运行包灭失、损坏的,按照全部损失全部赔偿,部分损失部分赔偿的原则,由责任方按下列规定赔偿。
1.非保价行包每千克最高赔偿额一般不超过10元,如失主持有证明物品内容和价格的凭证,可按国家定价或比照当地国营商店同类商品价格赔偿。
2.损坏物品能修复者,按修理费加送修运费赔偿;不能修复,但尚能使用者,按损失程度所减低的价值赔偿。
3.保价行包灭失,按托运时申明的价格赔偿。部分灭失,按声明价格赔偿灭失部分。
4.灭失行包的运杂费要全额退还。
第七十五条 因车站责任造成寄存物品损坏、灭失的,按每千克最多不超过20元的金额赔偿。
第七十六条 因车站或运方责任,造成旅客人身伤害的,由责任方赔偿处理。
第七十七条 车站和运方之间违反合同规定,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的,由责任方按原合同约定赔偿、支付违约金。
第七十八条 旅客无票或持无效客票、不符合规定的客票乘车,除补收始发站至到达站全程客票价款外,并处以100%的罚款。
第七十九条 旅客损坏车站、客车设备和设施的,按实际损失负责赔偿。
第八十条 旅客在小件物品或行包中藏匿危险品或其他禁运物品进站、上车或办理寄存、托运,按下列规定处理:
1.未造成危害和损失的,没收其携带的全部危险品和禁运物品并视情节轻重处以30元以下罚款。
2.已造成危害和损失的,除移交公安、司法机关追究治安、刑事责任外,还应赔偿全部经济损失。
第八十一条 班车客运在发车前发生违规违约和客运事故,由始发站负责处理,责任方赔偿;运行途中发生的,由就近站负责处理,责任方赔偿;到站后发生的,由到达站负责处理,责任方赔偿;旅游、出租车和包车客运由受理方负责处理,责任方赔偿。
第八十二条 旅客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后,有关方面应做好记录,受损一方应在事故发生之日起90天内,向责任方提出赔偿要求,责任方应在接到赔偿要求10天内,作出答复。
第八十三条 旅客在提出本规则规定范围内的赔偿要求时,应同时提交客票、行包票等有关凭证。
第八十四条 违规违约引起的纠纷可由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也可向当地交通主管部门申请调解;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十五条 赔偿金或违约金应在明确责任之日起10天内偿付,逾期偿付的,每延迟一日加付5%滞纳金。

第九章 监督与稽查
第八十六条 汽车客运经营者必须接受旅客的监督,对旅客来信来访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反映的问题应及时处理,改进服务。
第八十七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本规则实施,发现违规及时纠正处理。运输经营者和旅客应当接受交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章 附 则
第八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可根据本规则,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补充规定,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备案。其他小型机动车、非机动车经营客运,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参照本规则另行制定具体规定。
第八十九条 本规则解释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第九十条 本规则自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起施行,交通部一九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颁布的《公路汽车旅客运输规则》同时废止。

附件一 汽车客票
(一)固定客票
正 面
--------------------------------------
| ××省公路汽车客票 2.35元 |
| 宁 优 南 1 |
| 甲 京 0 |
| 0 南京 至 淮阴 | 0 |
| 0 | 0 |
| 0 淮 0 |
| 0 阴 甲 |
| 1 童 宁 |
| 票价4.70元 2.35元 |
--------------------------------------
背 面
--------------------------------------
| 车次: 开车时间: |
| |
| |
| |
| 座号: 乘车地点: |
| |
| |
| |
| 日期: |
--------------------------------------
说明:1.用草板纸印硬壳票,印黑字黑码,起点站和到达站名用五号黑体字,其余用六号字。票面尺寸55×25mm。
2.客票底色分黄色(国营专业企业)、红色(集体专业企业)、绿色(其它),并加印底纹花,式样为公路路徽加五星。
3.××省含自治区、直辖市。
4.根据实际需要,在印制客票时,可在票面上增加“客运附加费”等内容。
(二)定额客票
正 面
--------------------------------------
| ××省公路汽车定额客票 2.35元 |
| 宁 优 1 |
| 甲 0 |
| 0 0 |
| 0 ---至--- 0 |
| 0 0 |
| 0 甲 |
| 1 童 宁 |
| 票价4.70元 2.35元 |
--------------------------------------
背 面
--------------------------------------
| 车次: 开车时间: |
| |
| |
| |
| 座号: 乘车地点: |
| |
| |
| |
| 日期: |
--------------------------------------
说明:1.本票为固定客票的补充票种,用250克白板纸印,用六号字。票面尺寸60×25mm。
2.客票底色为黄色(国营专业企业)、红色(集体专业企业)、绿色(其他)。并加印底纹花,式样为公路路徽加五星。
3.在票头加印“××省公路运输票证专章”,印章套红,××省含自治区、直辖市。
(三)补充客票
------------------------ ------------------------
| × × 省 | | × × 省 |
| 优 童 | | 优 童 |
| 公路汽车补充客票甲 | | 公路汽车补充客票乙 |
| | | |
| ×A0000001 | | A0000001 |
| | | |
| ----至---- | | -----至----- |
| | | |
| 月 日 时 分开车 | | 月 日 时 分开车 |
| | | |
| 次 号 | | -------------------- |
| | | | 金额拾元 | 元 | 角 | |
| -------------------- | | |------|-----|-----| |
| | 旅客报销用 | 车站报解 | | | | 1 | | | |
| |---------|--------| | | |------|-----|-----| |
| | 0.10 | 0.10 | | | | 2 | | | |
| |---------|--------| | | |------|-----|-----| |
| | 0.20 | 0.20 | | | | 3 | | | |
| |---------|--------| | | |------|-----|-----| |
| | 0.30 | 0.30 | | | | 4 | | | |
| |---------|--------| | | |------|-----|-----| |
| | 0.40 | 0.40 | | | | 5 | | | |
| |---------|--------| | | |------|-----|-----| |
| | 0.50 | 0.50 | | | | 6 | | | |
| |---------|--------| | | |------|-----|-----| |
| | 0.60 | 0.60 | | | | 7 | | | |
| |---------|--------| | | |------|-----|-----| |
| | 0.70 | 0.70 | | | | 8 | | | |
| |---------|--------| | | |------|-----|-----| |
| | 0.80 | 0.80 | | | | 9 | | | |
------------------------ ------------------------

------------------------ ------------------------
| | 0.90 | 0.90 | | | |------------------| |
| |---------|--------| | | | | 1 | | |
| | 1.00 | 1.00 | | | |------|-----|-----| |
| |---------|--------| | | | | 2 | | |
| | 1.10 | 1.10 | | | |------|-----|-----| |
| |---------|--------| | | | | 3 | | |
| | 1.20 | 1.20 | | | |------|-----|-----| |
| |---------|--------| | | | | 4 | | |
| | 1.30 | 1.30 | | | |------|-----|-----| |
| |---------|--------| | | | | 5 | | |
| | 1.40 | 1.40 | | | |------|-----|-----| |
| |---------|--------| | | | | 6 | | |
| | 1.50 | 1.50 | | | |------|-----|-----| |
| |---------|--------| | | | | 7 | | |
| | 1.60 | 1.60 | | | |------|-----|-----| |
| |---------|--------| | | | | 8 | | |
| | 1.70 | 1.70 | | | |------|-----|-----| |
| |---------|--------| | | | | 9 | | |
| | 1.80 | 1.80 | | | |------------------| |
------------------------ ------------------------

------------------------ ------------------------
| | 1.90 | 1.90 | | | | | 1 | |
| |---------|--------| | | |------------|-----| |
| | 2.00 | 2.00 | | | | | 2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4 | |
| | | |------------|-----| |
| ------至------ | | | | 5 | |
| | | |------------|-----| |
| | | | | 6 | |
| | | |------------|-----| |
| 月 日 车次 | | | | 7 | |
| | | |------------|-----| |
| | | | | 8 | |
| | | |------------|-----| |
| 优 童 | | | | 9 | |
| | | -------------------- |
| | | |
| | | ------至------ |
| A0000001 | | |
| | | 优 A0000001 童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补充客票为固定客票的补充票种,分甲、乙两种。另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根据实际需要,可设计印制短途小额客票。
补充客票甲:
1.用软卡纸单面印制,尺寸200×50mm,票头长55mm,票根长40mm,票身长105mm。金额之间的横格间距5mm,长格两栏各长20mm。每50张装订一本。
2.根据旅客到站票价沿横线剪断,将上部交给旅客,票根报解。报解的票根要进行整理,按不同金额填制“票据分类整理表”或按不同金额每百张整理成梯形,在背面填写张数和金额,据以填报“票据缴销收入月报表”。
3.发售残废军人票时,剪掉童角;发售童票时,剪掉优角。
4.到站收回此票时,应撕口集中保管;旅客需要报销,可将撕口后的原票交给旅客。
5.票头套印红色戳记:“××省公路运输票证专章”,××省含自治区、直辖市。
6.票底色分黄色(国营专业企业)、红色(集体专业企业)、绿色(其它),客票均要加印底纹花,花的式样为公路路徽加五星。
补充客票乙:
1.本票票面金额分为拾元、元、角三大格,适用于补充客票甲包括不了的金额。
2.此票用软卡纸印刷,尺寸230×55mm,票头长55mm,票根长40mm,票身长135mm,每50张装订一本。
3.根据旅客到站票价金额沿横线梯形剪断,将票头及剪下右半部分交旅客乘车及报销用,被剪下的左半部分连同票根为报解依据。
4.在票头套印红色戳记:“××省公路运输票证专章”,××省含自治区、直辖市。
5.票底色分黄色(国营专业企业)、红色(集体专业企业)、绿色(其它),客票均要加印底纹花,花的式样为公路路徽加五星。
(四)旅游客票
××省公路汽车 ×A000001
旅 游 客 票
优 童 旅游天数 天
-------------------------------------
| ----至----单、双程 | 旅 馆 费 | |
| |--------|--------|
| 内含保险费 | 伙 食 费 | |
| |--------|--------|
| 金额____ | 服 务 费 | |第
| |--------|--------|一
| 月 日 时 分开车 | | |联
| |--------|--------|存
| | | |根
| 车次 号 |--------|--------|
| | 合 计 | |
| |--------|--------|
| | 总计金额 | |
-------------------------------------
说明:1.本票是对旅客到游览地的乘车、食宿等费用包干的票种。
2.本票将票价、服务费和代收食宿费等单独列出,以利报解。
3.本票一式三联:第一联(黑色)“存根”,第二联(红色)“报解”,第三联(黄色)“交旅客”,票面尺寸140×50mm。
4.发售残废军人票时,划掉童字;发售儿童票时,划掉优字。
5.票面套印红色戳记“××省公路运输票章专章”,××省含自治区、直辖市。
(五)客运包车票
××省公路汽车 A0000001
客 运 包 车 票
车属单位: 车别: 牌照号: 年 月 日
---------------------------------------
| | | | | 运 杂 费 |
| 包车单位 | | 用车日期 | |---------|
| | | | | 项目 | 金额 |
|------|------|------|------|----|----|
| 起止地点 | | 计费里程 | 公里 |包车运费| |
|------|------|------|------|----|----|
| 起止时间 | | 计费时间 | 小时 |保险费 | |第
|------|------|------|------|----|----|二
| 核定座位 | 座 | 实载人数 | 人 | 费| |联
|------|------|------|------|----|----|:
| | | | | 费| |包
|------|------|------|------|----|----|车
| 计费方式 | | 费 率 | |合 计| |费
|-------------------------------------|收
| |据
| 合计金额(大写) |
| |
|-------------------------------------|
| | |
| 备 注 | |
| | |
---------------------------------------
说明:1.本票为客运包车专用票据。
2.本票一式四联:第一联印蓝线蓝字,在票页右边加印“存根”;第二联印黄线黄字,在票页右边加印“包车费收据”;第三联印红线红字。在票页右边加印“上报审核”;第四联印绿线绿字,在票页右边加印“交车队统计”。尺寸180×130mm。
3.在票头套印戳记:“××省公路运输票证专章”。印章及编号套红。

附件二 包车预约书
××省汽车旅客运输包车预约书
年 月 日 字第 号
-------------------------------------
|包车单位| |包车人| |电 话| |
|----|----------------|---|--|---|--|
| | | | |合 计| | | |第
|车 型| |车 数| | | |人 数| |一
| | | | |座 位| | | |联
|----|----------------|---|--|---|--|
| | 自 年 月 日 时起 |包 车| |运费结| |受
|使用时间| | | | | |理
| | 至 年 月 日 时止 |类 别| |算方式| |方
|----|----------------|---|--|---|--|存
| | | | |单 程| |查
|起迄地点| 至 |运 距| | 或 | |
| | | | |往 返| |
|----|------------------------------|
| | |
|预约事项| |
| | |
-------------------------------------
受理单位(印): 预约人
经办人(签字): (签字):
本预约书一式三联,受理方、包车方、供车方各执一联;
本预约书具有合同性质,但不做费用结算凭证。

说明:1.本预约书用于包车预约,具有合同性质,但不做运费结算凭证。须逐项填写,如有预收运费等其他未尽事项,可在预约事项栏填写。
2.本预约书为三联套写式,第一联(黑色)受理方存查,第二联(棕色)包车方凭据,第三联(绿色)供车方凭据;外廓尺寸为190mm×130mm,内框尺寸为160mm×75mm;顺联每本50份钉左成册。


附件三 汽车旅客行包票
××省汽车旅客运输行包票
No:000001
----------------------------------------------------
| 次车 站经 站到 站 公里 | 起运日期 | |
|-------------------------------------|------|-----|
| 标签号码 | | 客票号 | | 全价票 | 张| 儿童票 | 张|第
|------|------|-----|-----------------|------|-----|一
| 托运人 | | 地 址 | | 电 话 | |联
|------|------|-----|-----------------|------|-----|
| 收件人 | | 地 址 | | 电 话 | |受
|------|------|-----|-----------------|------------|理
| 包 装 | 品 名 | 件 数 | 计费项目 | 费率 | 金额 | 附 记 |站
|------|------|-----|------|----|-----|------------|存
| 袋 | | |行包 千克| | | |查
|------|------|-----|------|----|-----| |
| 包 | | |行包 千克| | | |
|------|------|-----|------|----|-----| |
| 箱 | | | 装 卸 费| | | |
|------|------|-----|------|----|-----| |
| | | | | | | |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佛山市实行城乡户籍统一管理后计划生育工作的若干规定

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政府


印发佛山市实行城乡户籍统一管理后计划生育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
佛府[2004]9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佛发[2004]6号)的配套文件《佛山市实行城乡户籍统一管理后计划生育工作的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佛山市实行城乡户籍统一管理后计划生育工作的若干规定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我市户口统一登记为“佛山市居民户口”、按实际居住地登记和管理后,为确保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现就计划生育工作作出如下规定:
一、生育政策
(一)全市户口统一登记为“佛山市居民户口”后,夫妻双方或一方户籍登记为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居民(简称城镇居民,下同)执行城镇居民的生育政策;夫妻双方户籍登记为村民委员会的居民(简称农村居民,下同)执行农村居民的生育政策。
社区居民委员会中原户口性质为农业户口,在2004年7月1日前,只生育一个子女是女孩的夫妻,按《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村改居”的规定执行。
村民委员会中原户口性质为非农业户口的夫妻,继续执行城镇居民的生育政策。
(二)村民委员会中原执行农村居民生育政策的人员,户籍迁入其他村民委员会的,继续执行农村居民的生育政策。
农村居民自愿将户籍迁移登记为城镇居民的,从户籍迁入之日起,执行城镇居民的生育政策(迁入前已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且已怀孕的已婚育龄夫妻除外)。
二、优待奖励
(一)夫妻双方是农村居民并已执行农村居民生育政策的育龄夫妻,执行农村居民的优待奖励规定;夫妻双方是城镇居民并已执行城镇居民生育政策的育龄夫妻,执行城镇居民的优待奖励规定;夫妻双方户籍分别登记在不同地点的,户籍登记地的镇(街道)应按各自户籍地的规定落实优待奖励。
(二)社区居民委员会中原户口性质为农业户口的夫妻,执行城镇居民的优待奖励规定;村民委员会中原户口性质为非农业户口的夫妻,仍执行城镇居民的优待奖励规定。
社区居民委员会中原户口性质为农业户口,已享受农村独生子女或纯生二女结扎养老保险等优待奖励的夫妻,仍享受原优待奖励。
(三)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妻迁移户籍的,从户籍迁入之日起享受迁入地镇(街道)居民同等的优待奖励。
本规定未提及的生育政策问题,按《条例》规定执行。
本规定由市计划生育局负责解释,从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